便利店来客之校缘
引子我的便利店周边有棚户区,有单位和宿舍,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每天都有固定的顾客要来店里购物,还会有很多过路的随机消费者。因为店里有时候缺员工,所以偶尔我会在店里值夜班,从晚上7点至早晨8点!
我喜欢在便利店里收银的活儿,站在收银台里,看看卖场,看看窗外,看看商品,再看看顾客,一边收银,一边会和顾客打招呼,聊聊天,开开玩笑,在这小小的50平米的便利店里,我每天都要看到很多人,看到很多事,听到很多话,也得出多感触!
校缘
我的便利店旁边的是一所知名中学的高中部,简称二外。二外校区的前身是一所市属大专院校,也有附属中学,那是一所职业高中性质的中学,无论硬件条件师资力量,还是生源质量自然都比不上二外。后来那所高校升级为本科搬走了,二外接管了校区,当时附中还有最后一届的学生没有毕业。
不同的校服,不同的名气,不同的家境 不同的成绩,以至于以后不同的升学道路甚至就业道路,使得两校的学生关系变的微妙。二外的学生有天然的名校优越感自然会轻看这些无论学习成绩还有家庭环境都不如自己的同龄人。而附中的学生对于二外的进入有一种鸠占鹊巢的无奈抵触,出于维护自尊的本能,也同样不屑于这些似乎高自己一等的外来者们,双方时有摩擦。
每天早晨的7点至7点20分是学生购物的高峰期。 有一天,又是忙碌的场面,两个附中的女孩选了商品,正在准备掏钱结账,动作有点慢,后面的一个二外的女生上来说:先给我结吧,我着急!我还没说话,附中的女孩就抢着说:凭啥你先结啊?呦,二外的还会插队呢?
二外女孩楞了一下,很无语。但她没有说话,而是等他们结了账,才过来结账,可以看出来,她似乎并不屑与对方争执。我知道他们其实并不认识,也没有恩怨,只是校服区分了各自的身份。附中的学生很可能之前和的二外学生有过类似插队的冲突,所以今天借机报复,这个二外女生只是躺着中枪而已。唉,这年轻的自尊,这敏感的心灵啊!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家里会把很大的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孩子的身上。 能去二外读书的除了品学兼优的孩子,还有好多是交了高额赞助费的学生。因此二外的学生消费能力明显高于附中的学生。以前附中学生在的时候,店里的高档巧克力根本卖不动,稍微贵点儿的果汁也没人买,连喝的水都是一块钱的康师傅水,学生手里拿着几块钱要转上好几圈,看价钱,然后再决定买啥,学生的人均消费最多超不过10块钱,而他们的零用钱一礼拜可能只有几十块钱。
可二外的学生呢,买吃的根本不看价钱,只看自己喜欢和好不好吃,买起东西来跟不要钱似的,还经常会互相请客。喝水的标准一定是2.5一瓶百岁山,最次也得是“有点甜的”农夫山泉,否则就直接买饮料了。学生消费的最低标准在10块钱以上,一天消费零食在20至50的比比皆是。动不动就拿出100块钱的钞票买单。(钱包里的“红主席”比我还多!我的感受),家境会影响消费价值观,价值观又会影响到一个人眼界开放的程度。16,7岁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环境,从现在已经能看出来,他们将会慢慢的分成不同的人群,进而会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了。
每天都能看到学生三三两两的进出,有咋咋忽忽的男孩,有手拉手说着悄悄话的女孩,还有很多小情侣,勾肩搭背,卿卿我我。场景非常温馨。现在的孩子们再也不像我们从前那个年代里的男女生那么青涩,耻于谈情,羞于谈爱,而是非常自然甚至无所顾忌的表达互相的自己的感情,女生会经常为喜欢男生交话费,给自己交10块,20的,给对方交却舍得交30,50。而男生也愿意给自己的小女朋友买零食,哄女孩子开心。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吵架,闹情绪,不开心,和好,整个一个过日子的节奏!大家对此见怪不怪,包括同学,老师,连我们这些局外人都习以为常!社会真的在进步了吗?只能说现在的社会提供的诱惑太多,信息量太大了,学生们不再单纯的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了。
名校的学习生活少不了晚自习,于是在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大约10点钟)之前,就有很多家长在店里店外等孩子下课。到了高中阶段,家长的大部分精力都要向孩子倾斜,他要牺牲自己很多的时间,照顾孩子的起居。家长们都是早早等在校门外,生怕万一放学早接不上。稍微晚点儿就又着急的打电话,生怕和孩子走散,生怕不安全。看到孩子出来是高兴的,家长也很开心。看到孩子不悦,家长也要赔着笑脸。大多数是心疼的眼神:学习一天确实太累了。在店里给孩子买吃的,家长们都是唯恐孩子不够,不停的问,给你拿个酸奶吧,给你吃个面包吧?巧克力还有没有了?
二外有一部分学生是住校的,周五离校,周日晚8点前返校。于是店里在周日下午5点半至7点半这段时间会比较忙。返校的学生要在店里采购未来三五天的零食。家长舍得给学生买最好的平时送礼才买的牛奶。可是这些牛奶很多家长自己都没喝过。我试着问一个家长:你有条件,也给自己买一箱营养营养嘛!家长一撇嘴:那么贵,喝不起啊!孩子用脑呢,得补充营养!
高中的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加强营养,保证睡眠,可是繁重的课业无法让孩子们和普通人一样有正常的休息习惯。于是咖啡,红牛等提神的功能性的饮品成了他们的首选!我曾善意的提醒他们咖啡多喝无益,红牛不适合未成年人饮用。但孩子们颇感无奈:没办法,作业完不成,不能睡觉啊!太困了! 听着好心疼!
有一対夫妇在店里面等孩子下晚自习!女人穿着大方,谈吐得体。男人穿着一般,带着较重的外地口音。他殷勤的帮女士提着包,不停的询问:再买点儿这个吧,买点儿那个吧,总是怕买的少,看来他并不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只是挑好的,贵的拿。女的似乎有些不耐烦:不用买了,够了!但并没有坚决阻止对方的意思。可能对于男人的大方表示满意吧。他们的客气程度让我感觉他们并不是一家人,至少男人不像是孩子的父亲。男人是在讨好女人并在等待女人的认同。他们等来的是一个女孩子,她见了男的略显拘谨,推辞着对方买的一堆零食。最后还是在妈妈点头以后,才勉强接受。男人看来很满意。因为得到了母女俩的认可 。后来又在店里见了那男人几次,再后来就是他一个人在接女孩放学了,他总是提前买好了东西,女孩来了后也不再客气,而是很自然的接过吃的,与那人说着话一起上车离去。我想,看来孩子接受了男人,这个家庭可以确定关系了!
二外的早晨,7点20就关门了,再来的就算作迟到,要在校门口罚站,还要在黑板上公布班级姓名并核减班费。于是后来迟到的学生就不着急进去,而是在店里等着记迟到的老师走了之后,才进校门。有一次,一个女孩迟到了,怕被记迟到,又担心误了早自习,于是求我:叔叔,这有没有凳子,我想坐下来看书!我给她准备了凳子并让她在办公室里看书。我很感动,主动学习的孩子一定是具有责任感的。还有一次,一个男孩在店里碰到了班主任,老师问你怎么不进去,男孩讲了原因,老师也觉得学校的做法不妥,于是说,你跟我进去吧,就说已经请过假了。老师帮学生撒谎,但我很高兴,觉得老师很有爱!
有一个长的粗粗笨笨的女孩,黑黑的,看起来很壮实的样子,每天骑一辆很高档的越野车,经常迟到,但是并不紧张的样子,我问她你不怕迟到,她说我训练呢,原来她是体育特长生,主攻乒乓球。女孩子家里条件很好,每次买的零食都是最贵的,啥稀罕吃什么,话费一下就交一二百。10块钱一颗的奇趣巧克力蛋,动不动就问一箱多少钱,来一箱,引来同行的同学啧舌:土豪,我们做个朋友吧?能看出来,这孩子学习肯定,但家长有条件为她选另一条路,特长生。将来一样可以让她完成高等教育。贫富差距啊!
一个黑黑瘦瘦的男孩子,戴眼镜,每天买一个面包,一个蒙牛酸酸乳,雷打不动!而且动作每次都惊人的一致:慢吞吞的,从一个校服的上衣口袋里拿出几张卷成团的钱,再从裤兜里拿出钢镚。从不多说话。我判断他是学理科的,这么冷静。终于忍不住又一次问了他,他的回答很冷静:YES。
同样是买东西,同样是花钱,同样的年纪,有的孩子会把钱放在钱夹子里,元角分分开放置,结账时候会从不同的夹层里拿出钱来,找零的钱也要折整齐了,一张张放回不同的隔层里,非常有条理。可很多孩子是没有这样的好习惯的,不论是多少钱,都是卷成一团,而且不一定是在哪个兜里,或者还在书包里,文具盒里。一结账时候就手忙脚乱,到处翻腾。有的孩子买东西是定好买什么,多少钱,找零是多少,他心中有数,几角几分,清清楚楚,多了少了,他很明白。有的孩子慌慌张张,买东西现看,现想,看别人买啥再做自己的决定,掏钱放钱都是一把抓,很粗线条。有的孩子很有礼貌,买完东西会很自然的说谢谢!出门会说:叔叔再见!让人很享受这种暖暖的正能量。有的孩子买东西吆五喝六:给我拿个这,给我拿个那!快点,我要迟到了,非常自我!我想这种区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来自于家庭的后天培养,家长的习惯会深深的影响的孩子的行为。
站在收银台里,可以看到窗外升起的朝阳,红彤彤的,很美!如同那一张张生动可爱的年轻的面庞,我想,世界是他们的!
页:
[1]